本报讯(记者 谢庆 通讯员 李钦上 王海琴) “俺家住5楼,不出门就能看见青山绿水,儿子原来常年在广州打工,今年就近在村子附近的公司上班,一月挣2000多块。” 8月16日,刚刚从土窑洞搬入绿树掩映的洞林湖生态城新楼房的陈桂芬老人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见到记者就说。
近年来,荥阳市瞄准宜业宜居宜游的发展新定位,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试点先行、因地制宜”的原则,不断探索和尝试社会资本参与、村企联建、置换宅基、土地增减挂钩等城镇化建设的新途径,走出了一条新型城镇化“荥阳模式”。
以市场为导向引入社会资本。庞大的社会资金是城镇化建设的不竭源泉,一旦注入膏腴的土地必将生长出不尽的回报。基于此,荥阳市大胆牵手河南新田置业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展开贾峪镇洞林湖区域5村联建,一举拉开郑州市乃至河南省引进社会资本建设新家园的序幕。目前,5个村1600多户群众全部搬进新楼房。旧村置换出来的土地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生态产业,一个城市与现代田园交相辉映的新型田园城镇,不日将出现在郑州宜居健康城东南组团中。
以效益为导向实现村企联建。“三化”协调发展不是单打独斗,而要形成合力,村企联建,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合作关系,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最大化发挥效益,使当地农民实现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的梦想。河南省平安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对荥阳市广武镇唐垌中心村进行升级改造,建设新型社区,复耕土地600亩,由平安置业有限公司和郑州果树研究所共同开发。一期10栋300套农户安置房已建成完工,二期12栋正紧张施工。
以政府为主导实施新老宅基置换。荥阳市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节约集约用地观念,建立和完善土地储备制度,确保政府手中有地。京城办平庄村统筹整合土地,制定出老宅基置换新住宅的补偿安置方案,原来分散居住的农户集中居住在整体规划的新型小区,在寸土寸金的市郊储备更多可利用的土地。目前,平庄村农户正陆续搬进新居,新社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一改过去凌乱分散状况。
以土地平衡为准则坚持土地增减挂钩。善用政策,盘活利用闲置用地,拓展建设用地空间。荥阳市结合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在崔庙镇郑庄中心村实施迁村并点的试点项目,改造建设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郑庄、郑岗、寺沟3个行政村。原村庄占地1280亩,新村仅占地200亩,实施旧宅复耕1280户。这种土地增减挂钩建设模式,是荥阳市依托新政策、借力新农村的一次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
截至目前,荥阳市投入城镇化建设资金达7.5亿元,拉动社会资金20亿元,打造出37个郑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特色村和亮点村,走出了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荥阳模式,新型城镇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真正让宜业宜居宜游新荥阳一步步变为现实。
链接:http://zzrb.zynews.com/html/2011-08/19/content_3045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