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洞林湖•新田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纪实
2011年10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把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中原经济区建设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截止2011年底,河南的城镇化率仅为39.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建设“三化”协调的新型城镇,这一命题对于河南乃至全国而言,是一道亟待解决而又不易破解的难题。2012年2月16日,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大会召开,会上提出全面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会后,位于郑州西南的洞林湖•新田城以“荥阳模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三化”协调的鲜活样本,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村民在新村社区图书室阅读
在河南省郑州市西南,紧邻绕城高速和郑少洛高速,几处崭新的新型农村社区已经初具规模。
花园洋房一般的居民楼依势而建、错落有致,红色的外墙、明亮的窗户赏心悦目;干净的人行道、分门别类的健身器材、宽阔的社区文化活动广场、丰富多彩的墙体宣传画、随处可见的葱茏花木等,诉说着社区的品位……
村民在新村社区微机室
这就是如今在洞林湖•新田城新型农村社区随处可见的景象。让一块贫瘠的丘陵山地成为“环境优美、功能复合、文明现代”的田园城镇,践行者河南新田置业有限公司功不可没,背后是其六年的不懈努力。
洞林新村的社区卫生所
企业先行,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
这还要从2006年说起。为了当地发展经济,荥阳市贾峪镇政府大胆探索,充分利用洞林湖区域的自然优势,因地制宜,引进社会资本进行开发建设,提出了“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群众参与、专家顾问”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这就是日后广为人知的“荥阳模式”。开发洞林湖•新田城项目的新田置业就是在这个时候入驻的,新田置业的总经理冯常生回顾说:“这期间既要保证提升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准,又要考虑到政府的社会声誉、企业的长远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郭岗村民在新村社区开展文化生活
冯常生介绍说,洞林湖•新田城的整个体量为7平方公里,项目的规划理念借鉴了100多年前英国城市规划大师霍德华的田园城市理论,同时聘请了曾参与设计上海崇明岛生态城的英国奥雅纳公司作为项目的顾问,试图将城市生活的便利和乡村的宁静优美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规划了居住、商业、教育、农业、度假、医疗等六大支柱产业,从而形成一个完备的生活圈,这样不论是在体量还是配套方面,都构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卫星城市,实现郑州市组团发展的规划,打造出宜居、健康、舒适、现代、国际的新型城镇。
“考虑到洞林湖•新田城所在的区域属于郑州市规划的宜居健康城组团,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在当地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酒店餐饮、体系教育等配套项目,实现产业化发展。为了方便群众和发展产业,公司出资修建了全长9公里的高标准道路新田大道,直接连通中原西路,加快其与郑州市区的融合。目前我们已经和香港华宁投资集团、法国皮埃尔酒店集团欧韵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签署了协议,和宜家家居、奥特莱斯、麦德龙、荷兰3DBA等国际知名商家达成了合作意向。这些项目的开发势必将吸引更多的外来人群,这些外来消费人流的拥入将创造规模巨大的消费市场,给当地居民发展第三产业提供绝佳商机。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种途径,来达到‘守土者增收、离土者致富’,最终共同富裕的目的。”冯常生说。
洞林新村社区
规模经营,促进经济发展产业化
采访中记者遇到鹿村村民张刘锁,他告诉说,“我们这儿以前都没有连片好地,都是荒沟,坑坑洼洼,没有平地,一亩地一年也就打400斤粮食,政府按800斤粮食给我们地租补偿。要是算上四荒、道路、水面这些不能种庄稼的地,我们实际能合到1600斤。这我们是做梦也没想到啊。”从村民变成市民的新社区居民很满足。
实践新型城镇化,把农村变为城市,将农民变成市民,这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土地。如何有效整合土地资源,既能实现土地平稳流转,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又能加快项目的整体推进,早日实现城镇化?荥阳市政府与新田公司以实践给出了答案。
农林工在园林中劳作
几年来,荥阳市贾峪镇联合新田公司,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新途径。政府依据国家的土地政策和项目区内土地种类的实际情况,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土地承包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土地流转,流转后的土地不改变土地用途,新田公司从事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现代科技农业、商业、医疗、教育的发展,从而使田地发挥出更大的效益,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新田公司引进国外先进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理念,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当地居民传统、单一的耕作方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成品农业等,延长产业链,从而逐步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根据荥阳市贾峪镇镇政府出示的材料,通过土地流转,贾峪镇洞林湖•新田城项目区内的五村村民,已全部获得每年定期发放的地租。按照镇政府和新田公司所签署的协议,地租标准高于当地丰产年份的年产量,农民实际得到的地租可增加近一倍,却省去了种子、化肥、农药、灌溉、收割费用和平日的农田劳作,这对解放当地的劳动力、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今年过了年,我们村在外地打工挣钱的村民都不外出了,他们跟着新田公司打工,离家近,不出远门就能就业,这真是太好了。”张刘锁掩不住内心的喜悦。
就近就业,推动农村生活城市化
按照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洞林湖•新田城在项目区内积极发展教育、商业、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健康疗养等产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有效提升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快速实现产业化发展,从而对当地居民的就业起到巨大带动。据介绍,新田公司在项目区内设立了保安、保洁、农业工人、园林师、园丁、水电工、农业加工工人等多类职务,在施工建设中优先考虑当地村民,充分保证他们稳固就业。
“五年多时间里,我们共安置农民就业800余人,这些人员大多为50、60后留守妇女和技术水平较低的剩余劳动力,通过我们提供的就业岗位,他们顺利实现了就地就业。随着项目的发展、各个产业项目的引进,公司将会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岗位、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从长远来看,通过发展高科技产业可以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来到这里,从而实现人才回流。”冯常生介绍说。
“工作不离村,就业在家门”,新田公司保证当地村民在就业的同时也能照顾好家庭。在节假日,洞林湖•新田城项目为村民发放现金和实物作为奖励和福利,进一步改善他们的生活。并且,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当地村民的就业和生活,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洞林湖•新田城项目还定期组织村民进行培训和学习,教授他们劳动技术,让他们有一技之长。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当地从业人员的思想、行为以及劳动素养得到了改善,他们的就业和工作热情得到了提升,市民意识显著增强。
采访中记者来到了洞林新村社区,这里不仅建有篮球场、乒乓球案等运动设施,还有图书室、微机室、文化大舞台等文化娱乐设施。洞林新村社区3号2单元的村民周向阳说,以前农家生活基本只有三件事,干活、睡觉、看电视,很少有业余文化生活,几乎没有健康文明的消遣娱乐方式。“现在不一样了,村里人围着戏台,看剧团的精彩表演,心里欢喜着呢。”
记者了解到,像洞林新村这样的新型农村社区在洞林湖•新田城项目区内共有5处,通过拆除旧有的19万平米危房、险房,新建一期村民安置房共2940套,总面积约34万平米,安置人口达6000余人,由于住宅条件的改善和生活环境的提高,很多外出的人口陆陆续续又回到了项目区。为了充分满足他们的居住,洞林湖•新田城二期、三期安置区工程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在这些新社区内,村民们不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还用上了方便快捷的自来水、天然气、太阳能,除了运动文化设施,还有医疗卫生室等,生活不亚于市区。
“荥阳模式”,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持续化
2011年10月26日,在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2012年2月16日,在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大会上,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市委书记吴天君指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明确坚持“三化”协调发展,统筹兼顾,融合互动,协调并进。
以“荥阳模式”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新田置业,在进行洞林湖•新田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时,避开传统的政府投资和村民自筹资金的模式,选择政企联袂,按照市场机制注入社会资本,不仅破解了贾峪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难题,而且充分利用自身的先进管理、运营模式,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促进传统农业向休闲经济发展,实现共赢,打造出了具有自身造血功能的新型农村社区,让其成为一个有持续生命力的“有机体”。 从资金的使用效率、规划的科学性以及发展的可持续性等方面来看,“荥阳模式”具有普遍推广的可能性。
事实上,洞林湖•新田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成功做法让“荥阳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支持,国家八部委新农村建设政策研究课题组曾进行专题调研,给予了高度评价,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一时间,洞林湖•新田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为样板,辽宁凌源、四川江油等许多地方的政府组团前来观摩学习。
“‘荥阳模式’的成功不是偶然的,社会要进步、企业要发展,没有创新不行。‘三化’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是引导,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能有效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第三产业的所占比重,最终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和谐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积极参与,承担社会职责,义不容辞。”冯常生说。
文汇报原文链接:http://news.wenweipo.com/2012/03/08/NN1203080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