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当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化率攀升、城市一天天在长高、一天天在变大,匍匐、蛰居在都市的钢筋水泥丛林中的人们,不无痛苦地发现,与城市如影随形的是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激增,随之而导致的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教育、医疗资源短缺、上学就医难乎其难等等“城市病”。太格地产机构在调查中发现,这些愈演愈烈、有增无减的“城市病”,不仅制约着都市人的生活质量,影响着都市人的幸福指数,甚至危及都市人的心理健康,滋生诸多心理疾患。
明天,我们居住在哪里呢?9月初,太格地产机构就郑州人居梦想进行了市场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多数市民渴望告别喧嚣,享受田园城市生活。
“我有一个田园居住梦”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是古代诗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这也是我目前的居住梦想。”在接受太格地产机构调查时,受访者王先生表示,如果条件允许,他更想归隐田园,找一座院子,种种花养养鱼,“但现实是,房子好比黄金,是保值增值的畅销商品,想过上田园牧歌的生活,只能靠闲暇时候去郊区游走了。”王先生叹道。
太格地产机构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显示,和王先生一样想法的居民占据了31.5%的比例,对目前郑州拥堵交通无奈的竟然占据到了83%。
长期的城市生活,人们似乎都发现了城市的好处:经济规模化,生活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化、越专业,巨大的市场集聚效应,还在把人们组织起来,为实现更人性化的生产、生活方式而努力。但人们在享受区别于乡村模式的城市生活时,却普遍怀念失去的那种生活:环境优美、与自然和谐,“怀旧”似乎造就了现代城市的梦想。
到哪里才能寻得一方净土,既可以享受到都市的便利与畅达,又拥有乡村的宁静与安适?这似乎成了困惑被“城市病”折磨的疲惫不堪的人们一个不能得到解决的一个难题。
郊区组团是趋势
国内城市规划研究机构发现,目前国内城市大多都是围绕一个中心,一环、二环、三环……辐射状向外扩充,这种城市的发展模式被形象地称之为“摊大饼”,城市虽然“摊”出了规模,但是也“摊”出了各种各样的“城市病”,在如此境遇之下,人们的生活质量必然会出现下降趋势,人们不是“生活”,而是“活着”,越来越缺乏乐趣和品质。
有没有一种模式来改变这种“摊大饼”摊出的窘迫局面?相关机构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发展进程研究,认为国外的城市发展或许有所启发。上世纪中叶的欧洲,随着“城市病”的凸显,一些较为富裕的阶层开始迁往郊区,他们白天到市中心区上班,晚上回郊区休息居住,随之在发达国家兴起了在郊区居住的热潮,与此同时,郊区的工业、商业、医疗、交通等条件和配套设施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和提高。
同时,国内一些研究机构发现,这种现象也逐步出现在了国内一些发达地区,在沿海地区的上海、杭州和广州、深圳等地,一度流行“半小时生活圈”的居住模式,即办公室相距居住地的车程,最理想的是半个小时,与国外的郊区式居住非常契合。
太格地产机构认为,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城市的不同区域根据其自身的特征和资源优势,分别给予不同的定位,承担不同的功能,构成不同的“组团”。这样一来,组团发展就避免了城市摊大饼式的单极化扩张造成的“大城市病”,又有利于形成以各组团相互协调为特征的区域互补,从而实现城市结构效率的最大化,组团发展因此成为城市规划和发展的一种新模式。郊区逐渐成为大多数人工作、生活和居住的重要场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城市过大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利于促使城市产业、部门在地域空间范围内的协调布局,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田园城市成终极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留在城市,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说。但据太格地产机构本次调查数据发现,现代城市的盲目扩张,并未给居住者提供美好的生活。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人埃比尼泽•霍华德就开始了对城市弊病的反思,并专门写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著作:《明日的田园城市》。霍华德畅想,城市不再是一张无限摊大的钢筋水泥饼,而是被绿带环绕的没有烟尘的小城市群;城市的道路上不再是拥挤不堪的车流、人流,而是绿意盎然的林荫大道;城市与乡村之间有便捷的穿越在田园景致上的道路,到时,人们既能享受田园生活的舒适、悠闲,又拥有城市的快捷与便利。
就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念以及实践,太格地产机构总结出田园城市的几大核心要素:第一,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第二,交通要十分通达便利;第三,要有山水资源;第四,配套必须齐全。这几大要素缺一不可,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田园城市的肌理。由于田园城市的理念符合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契合了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终极居住理想,最终成为影响深远的世界性潮流。
郑西兑现人居梦
在中原,在郑州,这个世界性潮流的居住梦想正在影响着这片炽热的土地。
“在郑州,惟有郑西适合建造田园城市。”在 “2012郑西发展高峰论坛”上,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一语中的。在论坛现场,他饶有兴致地指出了郑西的众多资源:郑西是郑州的工业产业基地,有民众的经济实力支持,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有独具特色的山水林木生态环境。郑州西部主要是浅山丘陵、荒沟、荒坡居多,对它们稍加平整,建城市、建商店,建学校、建医院最适合不过,甚至比平地还因地制宜,这样的地质地貌高低不平,错落有致,建设田园城市,简直是天赐之地。现在我们要建设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要走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的路子,要节约耕地,节约平原,保持我们的耕地红线,更应该充分认识到郑西的区域价值、郑西的城市价值、郑西的发展价值。
郑西所具有的这些优势正可谓是得天独厚,无可比拟。正因为此,刘道兴先生大声疾呼,强烈建议:“郑州西区的发展一定要定位于建设宜居城市,建设田园城市,一定要高度重视郑州,特别是大西南方向千山丘陵、荒沟、荒坡的资源价值。这才是郑州今后几十年、几百年应该着力发展的空间所在。”
在田园城市理论的指引下,一股蕴含着中原文明的人居文化潮流在郑西新城悄然兴起,为兑现中原人“田园城市”居住梦想而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