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理论之光照亮多彩现实 ——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高城市宜居性”看新田城之发展及未来
作者:孙建 时间:2016-01-28 点击:2659次

【引言】2015中央城市会议要求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这对郊区低密生态住宅来说,可谓是恰逢其时。然而并非所有的郊区低密住宅都是前景光明,只有规划超前、配套齐全的生态宜居项目,才符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所传达的精神,才能长久发展。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让新田君眼前一亮、心头一喜。因为会议有这样一项决策:“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具体为: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要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这和新田君有什么关系?有,当然有,而且息息相关——五六年来,新田君正默默地做着建设生态城市的工作,如今大城初成,广为人知,这就是生态田园城市——新田城。

“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去过新田城的朋友们,你们说说,如今的新田城不正是这个样子的吗?“科学规划”,新田城以7平方公里面积规划人口5-6万人,形成花园城市、田园城市、生态城市,这不是“紧凑城市”的蓝图吗?治理湖水,移植花草树木,打造园林社区,这不是“生态修复”的举措吗?

因此,这次会议精神,对新田城以及诸如和新田城相类似的生态城市建设来说,无异于将理论之光芒照进了多彩的现实。此文以新田城为例,来说说这理论之光是如何照进了多彩的现实的。

第一,以自然为蓝本,进行“田园城市”规划

新田城拥山抱水,除了中心位置的千亩洞林湖外,项目区内地势地貌丰富,有浅山丘陵,有沟壑坡地,整体落差在100米左右,更有众多原生植被覆盖,是天然的理想人居场所。总体上,新田城以英国田园城市规划大势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为理论基础,借鉴国外诸多城市建设之成功经验,旨在建设“既有乡村之舒适,又有城市之繁华”的田园城市。

自然生态是新田城的核心之核心。因此在规划之初,就依据地势地貌进行设计构划,比如一期联排和洋房坐北朝南,面湖而列,居住于此,既能最大程度的接受阳光照射,又可近距离的观看湖水湖景。尤其是一期联排,结合南低北高的地势,形成了全明地下室,即安静清幽又明亮宜人。这在很多住宅项目中是罕见的。

新田城在居住社区外还充分保留了树林、湿地等原生态自然景观,在居住区域内更是将园林绿化做到最大化,人处其中如在公园。社区整体容积率极低,绿化率高,花草树木随处可见。这不仅是提升了社区的品质,更提升了社区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居住舒适度。

 

第二,与自然相融合,建设是对自然的补充

如何建设田园城市?首要一点便是:建筑和规划不能破坏自然,而应该做到与自然、生态相互融合。

为此,在洞林湖上游,新田城建设了洞林湖湿地运动公园,使之成为改善区域环境的“绿肺”、居民游玩观光的好场所。在施工过程中,新田城还保留了大量原生树木和植被,建筑成片分布,点缀于其中,保证大环境不受影响。湿地、湖水以及大面积的森林的存在,让新田城的空气湿度、空气中负氧离子的浓度均值都高于市区,“在新田城,第一感觉就是空气非常好,非常舒服”,来到新田城的人大多都会情不自禁的这样说。

在配套设施建设中,新田城因地制宜,建造农夫乐园,将自然和生态融入景观,如七彩花田、有机果蔬园,它们不仅可以供人参观、陶冶视野,还可以美化环境,成为生态根基,作为对自然的补充,和自然生态融合,相得益彰。

 

第三,以湖水治理为基础,进行生态修复,再现天蓝水碧

在新田置业进驻洞林湖之前,该区域曾分布着大量的小作坊、小矿场,比如石子厂、水泥厂等,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对当地的生态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新田城进驻后,对该区域做统一规划建设,以便恢复生态。

首先便是治理湖水。新田城邀请了专业的湖水治理企业,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全方面治理。通过湖底清淤、湖中放入食草鱼类、人工清理水草等措施,对富营养化的水质进行净化、提升。

一年多以来,洞林湖部分水质已经达到了国家地表水一类水质。置身湖边,闻到的不再是腥臭,而是清风扑面,观湖则清澈见底,划船则清风徐来。

如今,洞林湖因其优美的环境、良好的水质,被誉为“郑州的小九寨沟”。新田城天蓝水碧,这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很多人来游玩,不论周末还是平时,游人络绎不绝。居住于此的居民,更是率先享受到好环境带来的品质生活,清晨或者傍晚时常有人在此慢跑,成为时尚。

 

第四,把握城市发展趋势,以组团发展理念建设紧凑型城市

2012年2月5日,《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经郑州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实施,郑州都市区建设大幕盛大开启。《纲要》正式制定了郑州都市区的总体布局是“两核六城十组团”,明确了“组团式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和“一心两翼”的城市发展思路。

关于城市的组团发展,有人形象地说,要改“摊大饼”为“包饺子”,即在城市近郊条件允许的地方,适当发展卫星城、新城镇,这些新兴的卫星城在功能上和传统中心城市一样配套齐全,分担中心城市过度的人口压力、环境压力以及交通压力等,从而形成多个城市“副中心”。这种城市发展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成熟,是解决“城市病”的有效方式。比如,早在1950年代英国伦敦的郊区就有8个卫星城,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就规划出了“永久边界”,用以确保城市人口和资源的平衡,在周边区域建设卫星城市,作为对墨尔本市区的补充。

正是受到霍华德“田园城市”理念的启发,以及他在伦敦郊区建设卫星城的成功经验,新田城在规划上便是以建设郑州的卫星城、新城镇定位——它虽游离于主城区,却和主城区间有着便捷的交通往来,10-15分钟即可达到核心区域;它虽然是城市新区,自身却有着丰富的配套。

2015年以来,郑州西区发展有了巨大的进步。从郑州城市东西均衡发展的大格局来看,郑西的潜力十足,“明日郑西之于郑州,必同于今日郑东之于郑州”。陇海快速路直达,郑西高铁站投入运营,中原路生态廊道建成,郑州奥体中心奠基,郑西的这些设施和配套越来越完备,它们为郑西之腾飞插上了翅膀。

在郑西大发展的城市发展趋势下,新田城顺势而为,打开新局面。

 

第五,规划六大业态,构筑完整生活体系,实现产城融合

一座新城最容易成为一座空城、一座睡城。为什么呢?一个最为基本的原因是,其功能单一,仅仅用于居住,最多再加上几套街铺,整体严重缺乏产业支撑。

这样的新城区、新项目、新楼盘,一当住宅产品销售完毕,开发商的任务也就完成了,至于今后这里的发展如何,谁也不知道。对购房者来说,“生活在他处”,就如同坐上了旅游观光车,到达目的地之后就听天由命,哪怕这目的地就是未来的新家园。

于是,白天出去上班,晚上回“家”休息,周末的时候能看到人,工作日的时候则空空如也。这便是空城和睡城的由来。这不是新城建设,顶多只能算业主们迁移了个居所。

毫无疑问,这样的规划模式弊端很多。比如配套不足,社区生活不便,社区严重依赖于外界供给,短时间内频繁的“迁徙”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活成本增加。这样的区域不具备城市的基本功能。

所以,新田城在规划之初就力图规避此类问题,规划了学校、商业、农业、酒店、医疗养生等业态,连同居住被称为“六大业态”。这六大业态虽不如传统市区的行业多、产业全,但是足以满足社区内人群生活之所需。孩子上学、生病就医、购物消费、产业培植等都可以在此完成。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六大业态之间可以相互融合,发展产业,吸引就业,创造税收——也就是说,新田城可以不再单纯地依靠外界,其自身就可以运动起来,产生活力。这是新田城作为城市新城镇最为核心的地方,“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的关键所在。

目前,新田城的教育配套已经成熟,郑州一中实验初中开学两年,培育出数千优秀学子;新田城幼儿园也开学半年,小朋友们学有所乐;新田城社区商业也陆续开业,新田城农夫乐园已运营两年,形成特色;新田城美居酒店即将于明年5月份开业;首创奥特莱斯将于明年3余份动工……各种业态按照规划蓝图初现。

 

【后记】半年前,家住新田城的史女士在新居为女儿办了婚事。作为新田城第一家办喜事的业主,史家可谓是喜事成双:乔迁新居,又喜迎新婚。新田君有感于此,赠送他们祝福:好山好水好风光,新人新家新生活。“好山好水”是说新田城的自然风貌,“好风光”既指自然又说的是史家喜事的影响力;而“新生活”,既说的是业主的新生活,更说的是新田城所倡导的新生活。

如今,大家都对这样一句话耳熟能详:新生活首选新田城。

 

 

版权所有:新田置业      2016-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1018423号